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它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股票配资讯,但现在患帕金森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。
导致帕金森病出现的最根本因素是,脑内分泌的多巴胺不能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。多巴胺是脑内黑质分泌的神经递质,通常用于维持运动相关的功能,如果分泌不够的话,就会出现一些缺乏多巴胺的症状,比如运动迟缓、抖动、僵直、异常的姿势等,这些都是帕金森病的主要表现。
帕金森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,脑深部电刺激(DBS),俗称脑起搏器,已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重要治疗手段。这项技术通过植入大脑特定核团的电极发放电脉冲,调节异常的神经活动,从而显著改善运动症状。经过30多年的临床验证,DB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证实,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治疗效果的多维评估
DBS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改善效果令人瞩目。临床数据显示,术后患者震颤改善率可达80%-90%,肌强直改善率70%-80%,运动迟缓改善率60%-70%。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(UPDRS)Ⅲ评分平均下降40%-60%,这意味着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更重要的是,DBS可使每日的"关期"时间减少50%-70%,"开期"时间相应增加,且异动程度减轻60%以上。这些改善直接转化为生活质量的提升:患者自理能力增强,社交活动增加,caregiver 负担减轻。
展开剩余78%药物治疗的优化是DBS的另一重要获益。术后多数患者可减少多巴胺能药物剂量30%-60%,相应药物副作用如冲动控制障碍、睡眠障碍等也得到改善。值得注意的是,DBS对不同症状的效果存在差异:对震颤、肌强直、运动迟缓等轴性症状效果显著,但对姿势平衡障碍、冻结步态等症状改善有限。这种效果的特点需要在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,建立合理预期。
长期疗效与疾病修饰作用
DBS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,其治疗效果可维持5-10年甚至更久。术后3-5年内,运动症状控制通常保持稳定;5年后虽然部分症状可能逐渐进展,但整体功能状态仍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。研究表明,DBS术后10年,UPDRS评分仍较基线改善30%-40%,这一数据证实了DBS的长期有效性。
近年来研究发现,DBS可能具有一定的疾病修饰作用。早期干预(发病5年内)可能延缓疾病进展,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为DBS仅是症状治疗的观点。机制研究显示,DBS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炎症反应、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、改善脑网络连接等方式影响疾病进程。虽然这些发现仍需更大规模研究验证,但已为DBS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?手术治疗是越早越好吗?
帕金森病患者首先需要经过正规的帕金森病药物治疗,药物治疗有一到三年的“蜜月期”,在这个时期,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的效果非常好的。“蜜月期”过了之后,药物的疗效就会有所减退,而且长期吃药还会出现一些药物的副作用,比如“开关现象”,也就是吃药的时候就像开关打开一样起作用,药效过去之后像开关关闭,患者动都动不了;还可能会出现“异动现象”,吃药后患者会不由自主地扭动。出现这些问题后,单纯靠药物治疗是解决不了的,越早进行手术,越能及时地控制病情,还可以让病情进展变得比较缓慢。
手术的最佳时机,大概是在得病后三到四年左右。手术能够完全消除掉震颤、控制抖动、缓解僵直、使患者的关节和肌肉变得灵活。另外,因为帕金森患者,需要终生服药补充多巴胺,手术后可以减少药物的剂量,消除长期服药出现的副作用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,就不能做手术了吗?有的患者得病十到二十年了,手术治疗后,还是能够控制住震颤和僵直,只不过手术治疗效果会差一些。但如果患帕金森病已经二十到四十年了,患者必须卧床,生活也不能自理时,即使手术,疗效也得不到保障,只能靠药物维持。
手术技术与靶点选择
DBS手术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,包括神经内科、神经外科、心理科和康复科专家。手术过程包括术前规划、电极植入和术后程控三个关键阶段。现代手术通常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微电极记录和宏刺激测试,确保电极精准定位。术中磁共振或CT验证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精度,误差可控制在1mm以内。
靶点选择因人而异。丘脑底核(STN)和苍白球内侧部(GPi)是最常用的两个靶点。STN-DBS允许更大程度的药物减量,但对认知要求较高;GPi-DBS对异动症控制更好,认知影响较小。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、症状特点和个人需求进行个体化决策。新靶点如脚桥核(PPN)对轴向症状可能更有优势,正在临床试验中。
术后管理与程控优化
术后程控是DB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通常在术后2-4周开始,通过体外程控仪调整刺激参数(电压、频率、脉宽)和电极触点配置。程控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,往往需要多次调整才能找到最佳参数。经验丰富的程控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副作用表现,个体化地优化刺激方案。
长期管理包括定期程控调整、药物方案优化和康复训练。建议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,之后每6-12个月随访一次。随着疾病进展,需要相应调整刺激参数和药物方案。康复训练特别是步态和平衡训练很重要,可以最大限度发挥DBS的治疗效果。电池寿命通常为3-5年,需要定期监测并及时更换。
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?一般检查可以做吗
脑起搏器植入后,对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,打电话、用微波炉等等都可以。只有在机场等地的安检时,可能会被检测出体内有金属物,这时候患者需要向相关人员出示脑起搏器治疗卡片,证明体内有因为医疗目的植入的金属物品,就可以了。
一般的检查都可以做。需要注意的是,做心电图或者心电图HOTER检查时,需要暂时关闭脑起搏器,以免对心电的信号产生影响。脑起搏器的病人术后也可以做核磁检查,在1.5T场强磁共振下是安全的。
帕金森病不仅仅是老年病,现在一些年轻人也会得。因为每个人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脑功能、神经系统功能衰退,当衰退比较严重,或者体内分泌的多巴胺不能够满足日常需要的时候,就会得帕金森病。目前还没有能有效预防帕金森病的方法,但是避开一些危险因素,可以减少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,比如避免长时间、高负荷的脑力劳动、不健康的用脑习惯,避免熬夜、抽烟、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已经得到充分验证,是中晚期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。通过严格的患者选择、精准的手术技术和个体化的术后管理股票配资讯,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显著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DBS将为更多帕金森病患者带来希望。
发布于:北京市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